供应商信息
随向东地骨皮主营
随向东
主营商品:黄芩、茵陈、柴胡、地骨皮、秦艽
所在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联系电话:15955583835
开店时间:2013-03-22
店铺搜索
 产品名:
 价格:
友情链接
 
 
秦艽 大货 价格面议
商品编号:1304031065708369
商品价格:价格面议
库存数量:10000 kg
商品重量:1000克(g)
浏览数量:652
购买数量:
kg  库存: 10000 kg
该商品店铺还未发布价格,暂时无法购买,您可以选择收藏!
我要分享:
 秦艽 - 药品简述 

秦艽
药名:秦艽 
蒙药名:哈日一基立吉( 《蒙药正典》 ) 
汉语拼音:Qín Jiāo 
英文名: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2、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3、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4、Gentiana dahurica Fisch. 
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处方名: 秦艽 西秦艽 左秦艽 炒秦艽。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胃经、肝经、胆经。   
功能: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草甸、河滩、水沟边、林下、山坡草地以及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在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新疆、东北、山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大叶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的干燥根,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炮制: 
秦艽:将原药除去杂质,切去芦头,温水泡洗后捞出,沥干余水,麻袋盖闷至药材柔软,切斜厚片,晒干。饮片近圆形斜厚片,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 
炒秦艽:将秦艽片置炒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药片表面微有焦斑为宜,取出摊晾。 [2]
秦艽 - 用药禁忌
1、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菖蒲为之使。" 
3、《药性论》:"畏牛乳。" 
4、《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 
5、《本草汇言》:"凡病阴虚血燥,精竭髓衰之证,非配大剂滋养药不可。" 
6、《本草从新》:"大便滑者忌用。" 
7、不良反应:曾有报道4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秦艽碱甲100mg,1日3次,共4~13天,先后均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1例患者服lOOmg后感心悸及心率减缓,但很快恢复。 

秦艽 - 生药材鉴定

秦艽
性状鉴别
1、秦艽 根略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长7-3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沟。根头部常膨大,多由数个根茎合着,残存的茎基上有短纤维状叶基维管束,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殊,味苦而涩。 
2、粗茎秦艽 根略呈圆柱形,较粗大,多不分枝,很少互相扭绕,长12-20cm,直径1-3.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向扭转的皱纹;根头有淡黄色叶柄残基及纤维状的叶基维管束。味苦、涩。 
3、麻花艽 根略呈圆锥形,长8-18cm,直径1-3cm;主根下部多分枝或多数相互分离后又连合,略成网状或麻花状,故习称麻花艽。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4、达乌里秦艽 根略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长8-20cm,直径2-9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有纵向或扭曲的沟纹,已去外皮者表面黄色。根头较细,单一,偶有二分叉,表面有横向纹理,顶端残存茎基及短纤维状叶鞘。主根通常1个或分成数枝。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苦、涩。以质实、色棕黄、气味浓厚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1)秦艽 粉末黄棕色。 
① 栓化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0-166μm,长至198μm,壁薄,略弯曲,平周壁有横向微细纹理,胞腔内含油滴状物,每个细胞不规则分割成2-12个小细胞,分隔壁隐约可见,稍不均匀增厚。 
② 草酸钙针晶散在于薄壁细胞中,长9-17μm。另有少数结晶呈细梭状、颗粒状、杆状或片状。 
③ 内皮层细胞(根须)巨大,无色或淡黄色。完整者表面观类长方形或扁方形,长(纵向)85-542μm,直径(横向)18-153μm,壁薄,侧壁细波状弯曲,端壁较平直,平周壁现纤细的横向线状纹理,每个大细胞纵隔成2-10个栅状小细胞,小细胞又横隔为2-5个,有的分隔不明显。 
④ 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8-67μm。 
(2)麻花艽 粉末棕褐色。 
① 厚壁网纹细胞梭形、类三角形或长条形,末端稍大、钝圆或平截,有的一端呈侧钩状,直径20-65μm,长20-240μm,壁稍厚,木化,网孔长裂缝状,疏密不一,大多纵向,也有斜向或稍扭曲。 
②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薄壁细胞中,长3-7μm。 
③ 栓化细胞表面观长梭形、类方形、类长方形,直径18-81μm,长至198μm,壁薄,每个细胞横隔成2-8个小细胞。有的细胞纵隔成2个小细胞,小细胞再横隔为2-5个。 
④ 内皮层细胞(根须)淡黄绿色或几无色,长条形,两端平截或稍倾斜,直径11-20μm,长约至198μm,壁三边增厚,一边薄,厚约至7μm,孔沟较稀疏。 
(3)达乌里秦艽 粉末黄棕色。 
① 厚壁网纹细胞数个毗连或单个散在,常与栓化细胞上下连结,淡黄色或淡绿黄色,呈类梭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直径20-66μm,长64-216μm,壁螺状或网状增厚,木化,有的螺状增厚,壁斜向交错扭结,网孔呈纵或斜裂缝状、不规则的类长圆形、细小椭圆形,或纹孔偶见。 
② 草酸钙结晶微小,针状或杆状,长约至10μm,也有呈微细粒状。 
③ 栓化细胞表面观呈类梭形或长方形,直径20-63μm,长至180μm,壁薄,略弯曲,每个细胞横隔成2-8个小细胞。有的细胞纵隔成2个小细胞,小细胞再横隔为2-4个。 
④ 内皮层细胞(根须)淡黄绿色或几无色,呈长条形,两端平截或稍倾斜,直径11-25μm,长约至315μm,壁三边增厚,一边薄,厚约至11μm,孔沟外口呈疣状突起,表面观呈细小双圈状。有的横隔成2个小细胞。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甲醇-浓氨试液(7:25:5)混合液30ml,浸泡2h,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液2ml,继续蒸去氯仿,放冷,滤过。取滤液分置2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淡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取本品横切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商品规格
(1)秦艽 主根粗大似鸡腿、萝卜、牛尾状。质坚脆。断面棕红色或棕黄色,中心土黄色。一等:表面灰黄色或棕色,芦下直径1.2cm以上。二等: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芦下直径0.6-1.2cm。 
(2)麻花艽 统货。大小不分,芦下直径不小于0.3cm。 
(3)达马里秦艽 一等:条长20cm以下,芦下直径1cm以上。二等:长短大小不分,芦下直径0.3cm以上。
伪品
1、 黑大艽:也称黑秦艽。形态与秦艽相似,其根类圆柱形或近圆锥形,长10~20 cm,直径1.5~3~5 cm,根头部多为数个合生,向下渐扭结在一起。表面棕黑色,粗糙,具明显的纵向网状裂隙,有的栓皮脱落,露出浅黄白色的根皮。多数顶端有凹陷的茎痕或留有茎残基,周围残留棕色叶鞘纤维。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蜂窝状或中空。气微,味苦而麻。其植物来源主要是毛茛科乌头属的几种植物。如“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牛扁A ochranthum、展毛牛扁A sibircum、草地乌头A.umbrosom、西伯利亚乌头A.barbatum等,它们都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具镇痛、祛风湿的作用,具一定毒性,误用可引起中毒,应注意识别。主要区别为色泽灰暗,棕褐色,外表有网纹。 
2、 红秦艽:外形略似秦艽,表面红褐色或紫褐色,体轻疏松,折断面层次不齐,内心紫红色或有腐朽部分。植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Salvin brzewalskii Maxim或少毛甘西鼠尾S.P.Var.glabrescensakg或鄂西鼠尾,橙色鼠尾等。其主要作用为活血祛瘀,与秦艽大不相同,不可混淆。有的地区作丹参用。 
3、 黄秦艽:为龙胆科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等,形体不规则,偶有分枝,长10~25 cm,直径0.5~2 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细密皱纹,栓皮脱落处显土黄色,质坚硬,折断面显鲜黄色,木部明显。气微,味苦。 
4、 白秦艽:或称“野秦艽”。形状近似小秦艽,色浅,暗灰色或灰白色,质较韧,其植物来源为唇形科糙苏属多种植物的根。还有个别地区误将唇形科植物独一味的根混作秦艽用,应加以区别。
秦艽 -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秦艽选海拔1000米左右,比较温暖的山地、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沙质壤上或壤土为好。在选好的地上,施一次基肥,每公顷约用厩肥22500~30000千克,翻犁一次,深度30厘米左右,然后耙细整平,按120~150厘米宽作成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播种前种于处理,种子:沙=1:3,埋在室外,经低温处理,春季解冻后,在整平的畦面上,按行距20~30厘米,开成3厘米深、3 厘米宽的钱沟,然后把拌细土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一薄层细立即可。秋播在8~12月,8~9月播种当年即能出苗长出两片叶子,可移栽。每公顷用种量 7.5~15千克。 
(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 
分春秋两季,春季未萌动之前,挖出根,分成小簇(生育旺盛植株旁边所生的子株及种根),每簇1~2个芽,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10~20厘米栽植,穴深根据报的大小而定。栽根,埋上芽覆土3厘米左右,压实;土干要浇水,每公顷15万株。 
3、田间管理 
浇水:播后,若遇干旱,应均匀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芽,并盖草帘保墒,出苗50%时,把帘支高10厘米,80%出苗撤掉帘子。秦艽虽喜阳光,但怕强光照射。 
(1)除草施肥 
播种当年因幼苗细小,不使中耕,宜将地内杂草用手拔除,保持地无杂草。待苗长出2~4片叶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按2厘米1株交错留苗。并结合追施 一次稀的人畜粪尿。苗高4~5厘米时,再间苗一次,保持株距4~6厘米即可。以后各年,春季出苗时,清除地内残叶杂物,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第二次在6- 7月进行。每次松土除草后,结合施一次肥料。现蕾时每公顷施过磷酸钙375千克,除留种外,其余花蕾全部摘掉。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2)采种 
秦艽生长到第三年以后,大量开花结果。一般在9~10月,种子呈浅黄色时,将果实带部分茎秆割回,置于通风处,后熟。待于后抖出种子,贮于干燥处。 
采收加工 
播种后2~3年,即可采收。在9~11月倒苗时,全根挖起,全净茎叶、泥土,晒至半干,堆拔发汗1-2天,然后再摊开晒至全干。理顺根条,芦头约留1厘米长。根茎繁殖一年收获,一公顷产干货2250-2700千克。 
秦艽 - 资源利用现状
秦艽为较常用的根类药材,为甘肃省大宗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盛誉。但由于长期以来过多强调开发利用,盲目采挖,已使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各地收购量逐年下降,自1998年以来,价格已从24元/t元上升到40元/t左右。据甘肃省中药资源普查,1988年以前中药秦艽(含粗茎秦艽和小秦艽)分布面积约为67万hm2,蕴藏量为7800t,收购量1976年达到历史最高峰639t。90年代初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年收购量5~6t左右,但在1995年仅收0.5t。据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在甘肃省秦艽主要分布区天水、平凉等地区,已有 2年未收购到野生秦艽。90年代初期,麻花艽 G.straminea Maxim.的主产区天祝、古浪、民乐、山丹一带野生资源蕴藏量在100万kg,2001年调查结果,便于采挖之处已是零星偶见,收购量仅1~ 2t。80年代以来,甘肃庆阳、正宁、环县等医药部门已开展了野生变家种实验,但由于生长周期长,产量少,家种效益较低,所以未形成商品。据1995年报道,全国秦艽年收购量为65万kg,而年需求量达115万kg,收购量仅占需求量的56.5%,供不应求,属紧缺药材。
秦艽 - 濒危原因
影响秦艽濒危的原因较多,只有那些直接或间接导致种群衰退的因素才算致危因素。不同的致危因素以其不同作用方式对中药秦艽个体、种群或生态环境进行着长期而广泛的危害,分析生境条件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最主要的致危因素有以下几种: 
濒危原因 中药秦艽主要靠种子进行繁殖,经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是20~25℃之间(每年的4月下旬,日最高温度一般超过20℃,此时播种较适宜)。种子萌发率第1年为70%左右,第2年下降到20%。实验证明,秦艽种子的寿命为1年,隔年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保存发芽率低。如果播种后当年春旱持续时间较长或雨季来临过迟,则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对秦艽的小种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外在因素森林砍伐、垦荒、放牧、采挖是对秦艽种群生境的彻底破坏。人为干扰因素越大,生境条件越差,种群衰退越强。从表面看,森林破坏、草原沙化似乎不直接减少秦艽种群数量,降低种群生殖、生活能力,实际上这恰恰导致了秦艽种群生境条件从根本上恶化,限制了秦艽种群生存的发展。轻度放牧一方面通过牲畜的踩踏、取食,破坏了秦艽群落,另一方面则直接取食其地上部分—茎、叶、花、果,导致秦艽个体生长衰退,失去当年的繁殖能力。也毁灭了被采食的群落。 
当地农牧民采挖秦艽根,导致秦艽种群数量直接减少。秦艽一般需3~6年方可长成,而祁连山地区则需8~10年以上,这些生长在自然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毁一个个体就等于毁一个种源,也毁掉种群未来发展的一部分后续资源。再加上采挖时对幼龄个体的践踏,对种群的损害远远超出采挖的个体导致种群个体绝对数量减少所造成的危害。人为干扰与破坏是濒危最主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秦艽的濒危过程是其内在因素和外部不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秦艽 - 保护价值及解危措施
保护价值秦艽及麻花艽在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物种中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保护价值主要是:
① 秦艽为常用中药,不仅中药中用,在藏药、蒙药中也是常用药,实用性强,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有限自然资源;
② 生长周期长,数量少,不仅现存野生植株数量较少,而且由于人类“竭泽而渔”地掠夺式采挖利用,资源仍在继续减少,供求矛盾较突出;
③ 有重要科学研究和遗传储存价值,秦艽及麻花艽在区系成分上为我国的优良品种,对其保护具有重要的遗传储存价值。 
随向东地骨皮主营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安徽亳州市西马元富民路
技术支持:药博商城|旺铺标准版
旺铺管理入口|免责声明|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