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药名:黄芩
汉语拼音:huang qin
英文名:Baical Skullcap Roo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功效分类:清热药。
科属分类:唇形科。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主治
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2000m的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上,常见于路边。
资源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采收储藏:黄芩栽培2-3年收获,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取。将根部除着的茎叶去掉,抖落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炮制:
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鉴别](1)、(2)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
1、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2、取黄芥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
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黄芩 - 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黄芩 -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黄芩: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5-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粗糙,有明显的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具侧根残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称“枯芩”。气微,味苦。 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2、滇黄芩:根茎横生或斜生,粗1cm以上。根呈圆锥形的不规则条状,常有分枝,长5-20cm,直径1-1.6cm。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有皱纹。下端有支根痕,断面纤维状,鲜黄色或微带绿色。
3、粘毛黄芩:根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腐朽。
4、丽江黄芩:根呈圆柱形,有分枝,长8-20cm,直径0.2-0.5.cm。表面黄棕色,断面黄色,老根中间显暗褐色,枯朽。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1、黄芩:木栓层多除去或残存数列,细胞多呈扁平状,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栓内层狭窄。韧皮部较宽广,约占根直径的1/3,有多数韧皮纤维与石细胞,石细胞的分布于外侧,韧皮纤维多分布于内侧。韧皮射线宽阔,为10-25列整齐的细胞。形成层多成环。木质部约占根直径的2/3,木质部束6-10,木射线宽广耐平直,7-25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16-60μm。老根中央有一至数个同心排列的木栓环。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长径4-32μm,短径4-24μm,层纹不易见。脐点呈点状或“人”字形,有的不明显,大多数为单粒,复粒较少,由2-3分粒组成。
2、滇黄芩:木栓层为6-9列细胞。韧皮部约占根的1/4,有纤维散在,偶见大、小悬殊的石细胞,石细胞方形,不规则形。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束8-13,木射线8-18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28-44μm。中央无木栓环。淀粉粒直径2-12μm,脐点未见,无层纹。
3、粘毛黄芩 木栓层为5-8列细胞。韧皮部约占根直径的1-3,级纤维散在,偶见极小石细胞。形成层明显。木质部束7-13,木射线7-21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40-80μm。中央有木栓层环,外侧有石细胞散在。淀粉粒直径2-12μm,脐点“一”字形、“人”字形,无层纹。
4、丽江黄芩:木栓层为6-9列细胞。韧皮部约占根直径的1/3,无石细胞和纤维。木质部束9-10,木射线8-19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20-40μm,中央无木栓环。演粉粒多数,圆形,直径4-10μm,脐点未见,无层纹。
粉末特征
深黄色
1、韧皮纤维微黄色,梭形,两端尖或钝圆,长51-200(-270)μm,直径9-33μm,壁甚厚,木化,孔沟明显。
2、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椭圆形、类三角形、类多角形、纹锤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4-48μm,长85-160μ ,壁厚至24μ;偶见黄棕色石细胞,类圆形,直径约66μm。
3、纺锤形木薄壁细胞常伴于导管旁,壁稍厚,非木化,细胞中部有菲薄横隔。
4、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壁有时呈连珠状增厚。
5、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72μ,导管分子较短,端壁倾斜,常延长成尾状;有时呈扭曲状。
6、木纤纤维细长,壁稍厚,具斜纹孔或具缘纹孔。另有淀粉粒,木栓细胞。
药物应用鉴别
黄芩、黄连、黄柏均为清热燥湿药,均能清泄邪热,燥化湿浊,兼具解毒功能。然黄芩善除上焦湿热,主清肺火;并能清热安胎;黄连主治湿火郁结,主清心火;善清热安胎;黄连主治湿火郁结,主清心火,善解疔毒;黄柏主除下焦湿热,善泄肾经相火。
理化鉴别
取粉末2g,置100ml锥形瓶中,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发生橘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检查黄酮)
薄层色谱
1、取粉末1g,加乙醚40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提取至醚液无色,浓缩至干,以70%乙醇5ml溶解,作供试液。取黄芩素和汉黄苓素和汉黄芩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0.25mol/L草酸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10:1)展形,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黄芩素、汉黄芩素均为暗灰棕色。
2、上述乙醚提取后的残潭,挥尽乙醚,加50%乙醇浸泡过夜,回流2h,乙醇提取液作供试液。以黄芩甙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板上,以氯仿-甲醇-丁酮-乙酰丙酮(16:10:5: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黄芩甙为暗斑。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 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3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于9。0% 。 。
中药制药工艺
黄芩商品规格
商品分枝芩(条芩)、子芩、枯芩、片芩、混装等规格。以枝芩、子芩者质佳,枯芩质次。
1、枝芩:条长10cm以上,中部直径1cm以上,去净粗皮为一等。条长4cm 以上,中部直径1cm以下,但不小于0.4cm,去净粗皮,为二等。
2、枯碎芩:统货,即老根多中空的枯芩和块片碎芩,破断尾芩。
3、出口商品分芩王、枝芩和中条芩三等。芩王:长14cm以上,中部直径1.8cm以上;枝芩:长10cm以上。有头有尾,但不能掺入芩尖和疙瘩头。中条芩(片芩):包括芩片、芩尖、断条等。
黄芩 - 栽培技术
黄芩
生长习性
黄芩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温。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5~6月为茎叶生长期,10月地上部枯萎,翌年4月开始重新返青生长。
选地整地
应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也可种在幼果树行间等一切闲散土地。每公顷施厩肥375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0千克,黄芩为深根植物,要求深耕细耙,整平作畦,畦定120厘米,长短不限。
繁殖方法
1、用种子繁殖:黄芩花期长达3个多月,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种子发芽率60%。在15~18℃的温度下,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约11天出苗。播种分直播和育苗两种,直播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叉很少,产量较高。小面积种植,为便于管理,节省土地,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宜开沟条播,按行距30~40厘米开2~3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盖平,镇压后浇水,每公顷播种量7.5~112.5千克,播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育苗选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作苗床,畦宽120厘米,长可根据需要来定,施足基肥,深刨细耧,整平播种,于3月底或4月初,特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后,捞出稍晾去水分,立即播种。播种前畦内浇一次大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的撒于畦面,然后将粪土混匀后过筛,覆盖一薄层,约厚2厘米左右,为保持土壤湿润和提高温度,促使早出苗,可加塑料薄膜覆盖,7~10天即可出苗。
2、分根繁殖:在采收或春季选择2~3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未发芽前的根茎,剪去主根药用,将根茎按自然形状用刀劈开,按行株距30厘米*21厘米栽植。此法的优点是提前收获到1~2年,早春栽苗成活率高。
田间管理
黄芩
黄芩直播和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苗床在荣出齐后,要适当通风,苗高1厘米时,逐渐把塑料薄膜去掉,以免徒长,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5~2厘米时,定植大田。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厘米栽苗1株,栽后浇水。直播地苗高1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技株距2~3厘米定苗,苗期生长缓慢,植株较小,要经常松土除草,保持畦内表土层松软无杂草。在6月底或7月初,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加硫酸铵150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若干旱时浇水。如不收种子,为促使根部生长,可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各施追肥一次,其他管理同第一年。
病虫害防治
叶枯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学名 Selerotium sp.。危害叶,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下而上蔓延,后致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初为点片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可蔓延至全田。
防治方法
1、冬季处理病残株,消灭越冬菌原;
2、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苯骄咪唑44号)10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采收加工
黄芩黄芩播种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刨收,因根系深,根条易断,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刨出的根,去掉残茎,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干燥。在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过度发红,防止水湿雨淋,见水变绿,最后发黑,影响质量。每1.5-2千克鲜根,可加1O.5千克干货。每公顷产3750~4500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