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 - 药品简述
地龙药名:地龙
汉语拼音:dì lóng
英文名:LUMBRIC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
2、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
3、Pheretima vulgaris Clen
4、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别名:地龙干、 广地龙、 炒地龙、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地龙。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肝经、肺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熄风,平肝降压,洛络通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肺热咳喘,热结尿闭,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症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2克,研末吞服每次2-3克。
生态环境:生活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动迟生长环境地龙养殖缓。
资源分布:广地龙主产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土地龙主产河南、山东、安徽等省。
药材基源: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ctima aspergillum(perrier)或缟蚯蚓Mllolbophora caliginosa(Savigny)trapezoides(Ant.Deges)的干燥体。前者习称“广地龙”,后者习称“土地龙”。
采收储藏:夏秋季从潮湿、腐植质多的泥土中(如菜园、耕地、沟渠边)采挖;或用鲜辣寥草捣烂,加入茶卤和清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以诱捕之。
地龙 - 炮制
将原药用水洗净泥垢,迅速捞起,晒干,切1.5-2cm段片,筛去灰屑。
炒地龙: 取地龙100公斤,用黄酒15公斤拌匀略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时,即取出摊凉。酒炒后能去除腥臭味,增强通络之功。
广地龙: 将捕得参环毛蚓拌以稻草灰,用温水稍泡,除去体外粘液,然后用小刀或剪刀将腹部由头至尾剖开,洗净,晒干或焙干。
酒制:取净蚯蚓段,加入黄酒拌匀,置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放凉。每地龙100公斤,用黄酒12.5公斤(《规范》)。
滑石粉制: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后,投入蚯蚓段,拌炒,至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辽宁)。
甘草制:取原药材,用清水洗净内含泥土,捞起,晒至8成干,切成1.5厘米长段,放入甘草浓汤中,浸泡2小时,捞起,晒干,即成。每1公斤,用甘草120克(广东)。
烫制:先将砂炒热,加入蚯蚓拌抄致鼓起,筛去砂即可(《集成》)。
蚯蚓生品不利于成分煎出,由于腥味太大,也不便于服用,地龙炒与烫对成分有一定的损失,醋制品的水浸煮剂所含的成分(含氮的成分而具碱性)较生品、酒制品、清炒品及砂烫品为高,而且醋制后,不但可去掉不良气味,还可以引药入肝更好发挥药效。(孙华材:《中成药研究》,(10):45,1982)。
地龙 - 用药禁忌
1、胃呆纳少者不宜多用。
2、阳气虚损、脾胃虚弱、肾虚喘促、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者不宜使用。
3、畏葱、盐。(《药对》)
4、伤寒非阳明实热狂躁者不宜用,温病无壮热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黄疸缘大劳,腹胀属脾肾虚,阴虚成劳瘵者,成在所忌。(《本草经疏》)
5、常规剂量毒性小,过量使用可出现头痛、头昏,血压先升后降、腹痛、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
6、过敏反应:肌肉注射地龙针剂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口唇发麻、皮疹、脸色苍白,大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