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丹参-植物性状
出处】《神农本草经》。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来源】该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 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苦,微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无毒。
丹参(5张)②《吴普本草》:岐伯:咸。
③李当之《药录》:大寒。
④《本草经疏》:味苦,平,微温。
【归经】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少阴、厥阴血分药。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
③《本草正》: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1]【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④《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用法用量】煎服,9~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无瘀血者慎服。[2]
①《本草经集庄》:畏咸水。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妊娠无故勿服。
③《本草备要》:忌醋。
④《本经逢原》:大便不实者忌之。
【不良反应】
丹参-药用部分
(1)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
(3)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应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株密布淡黄色柔毛及腺毛。根细长,圆柱形,外皮土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夏季开花,顶生和腋生的轮伞花序,每轮有花3~10朵,多轮排成疏离的总状花序;花萼略成钟状,紫色;花冠2唇形,蓝紫色,发育雄蕊2个,伸出花冠管外而盖于上唇之下,退化雄蕊2个,着生于上唇喉部的两侧;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较雄蕊长,柱头2裂片不相等。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中。[3]
丹参别名
【别名】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连马,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蜂糖罐,朵朵花根,却蝉草根,奔马草根,长鼠尾草根,水羊草根,红娘子根。
【商品名】丹参。以根条粗壮,干燥、色紫红、无芦头及须根者为佳。
【处方名】丹参,赤参,紫丹参,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丹参炭,鳖血丹参等。
丹参-中药材饮片
处方中写丹参,赤参、紫丹参均指生丹参。为原药润透切片入药者。
炒丹参为丹参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酒丹参又名酒炒丹参。为丹参片用黄酒淋洒,闷透,文火微妙入药者。增强活血之功。
醋丹参又名醋炒丹参。为丹参片用米醋淋洒,微闷,文火微炒入药者。增强止痛之功。
丹参炭为丹参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然后入药者。偏于止血。
鳖血丹参又名鳖血拌丹参。为丹参片用适量鳖血拌匀,晾干后入药者。偏于养血。
品种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综合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药材鉴定
形态学鉴别
1.1 植物学特性鉴别
丹参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根砖红色,茎高40~80cm,多分枝,被长柔毛。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7cm,小叶3~7cm,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8cm,宽0.8~5cm,先端钝,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较密,花序顶生或腋生轮伞花序有花6至多花,组成假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及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长1~1.3cm,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长2~2.7cm,花冠筒外伸,弯曲,上长达2cm,筒内有毛环;雄蕊2,药隔长,花丝短,上臂药室发育,2下臂的药室不育且联合;小坚果4,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根据丹参的植物学特征可以将丹参与混用的药材进行区分。
1.2 丹参药材根部性状鉴别
丹参根的特征为:丹参多为带根茎的根,根茎粗短,有茎基残余,下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呈砖红色,粗糙,具多数纵沟或皱纹,有须根痕,外部栓皮常鳞片状剥落,皮层有时开裂,长8~22cm,直径5~12mm,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疏松有裂隙,皮部棕渴色或砖红色,韧皮部狭。形成层明显,淡棕色,木质部导管束灰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为佳。
1.3 水试鉴别法
用水浸泡丹参根的方法对丹参进行鉴别,正品丹参根浸泡后的溶液无色,药材稍膨胀,颜色稍微变浅。伪品丹参溶液显红色药材变为淡红色。根据水浸后续断会被染成红色,粉末中有草酸钙簇晶;丹参水浸不染成红色,粉末中无草酸钙簇晶,但有石细胞及红棕色物为丹参。从而将两者进行区分。
区分不同
丹参-植物原生态
不少传统药物名字很接近,例如以“参”为名的药物便不胜枚举。要吃“参”治病或补身,以为所有的参都是大同小异,是危险及错误的。
例如:丹参、人参及党参便是迥然不同的药物,所含成分不同,药理不一样,疗效更是有别。
人参属五加科(acanthopanax)植物,种类多达2000种,有Panax ginseng(东方人参oriental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n(美国人参American ginseng)、 Eleutherococcus enticosus(西伯利亚人参或刺五加Siberian ginseng)、高丽参、吉林参等等,成分含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s)。人参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如人衔、黄参、地精、孩儿参、野山参、移山参等。有必要根据拉丁文学名或科学名词证实药物正确。
丹参来自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茎,是鼠尾草属植物,Salvia种类繁多,成分也不一样。
至于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属桔梗科(platycodon)植物,含黄芩素葡萄糖甙(scutellarein glucoside)、生物碱等成分。
一般人熟悉的田七(anthriscus sylvestris)也叫峨参,含峨参内酯(anthrioin)和异峨参内酯(isoanthrioin)等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