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 药品简述
板蓝根药名:板蓝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经;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药材基源: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北、江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甘肃、东北等地。
板蓝根 - 毒副作用
板蓝根是药三分毒,板蓝根也不例外。板蓝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用量过大板蓝根毒性极小,极少数人服用常规量会有轻度消化道症状。曾有一腮腺炎患儿同时用板蓝根注射液、板蓝根煎剂和含片,6天,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
过敏反应绝大多数为板蓝根注射液所引起的,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心慌、皮疹,有时为全身多形红斑型药疹,严重者血压下降而出现过敏性休克。曾有报道:一患者因流行性感冒服用板蓝根冲剂后10分钟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等症状,而后出现面唇青紫,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经卧床休息2天后症状缓解。第2天再次服用板蓝根冲剂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出现多形红斑疹,被诊断为板蓝根冲剂引起的急性过敏。
板蓝根属寒凉之品,虽无中毒的报道,但也不可滥用,健康人,特别是老年人、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单味服用板蓝根,以免伤及脾胃甚至引发其它疾病。在服用的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或其他反应,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板蓝根五用与五慎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笔者根据资料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出板蓝根五项应用指征为:
1.时行热病、高热神昏。
2.痰热郁肺,咳痰黄稠。
3.肝胆湿热,二便不利。
4.疮疖痈毒,红肿热痈。
5.突然吐衄,血色鲜红。
凡出现上述任何一项,兼见舌红苔腻,脉数有力者,均可选用板蓝根治疗。
若出现以下五种病症者,要慎用之。
1.体质素虚,经常感冒者。
2.慢性胃肠炎患者。
3.低血压、精神不振者。
4.过敏体质者。
5.患血液系统疾病者。
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也要慎用。近年来,有关板蓝根所致的过敏反应,如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已有不少报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腹泻、腹痛、面色青紫、四肢麻木,或皮疹等,严重者还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