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 药品简述
甘草-饮片药名:甘草
汉语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Licorice Roots Northwest Origi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dix Glycyrrhizae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3~10 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
资源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宁夏等地。
药材基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根及根茎。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 - 用药禁忌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甘草 - 食用注意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1、调和诸药量宜小,作为主药量稍大,用于中毒抢救量宜大。
2、补中缓急宜炙用,清热解毒、止咳宜生用。
3、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
4、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者,可与桂枝、芍药、饴糖配用,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5、外感风寒咳嗽者,常与麻黄、杏仁同用。
6、咽喉肿痛者,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桔梗同用,以增解毒利咽之功[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