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
【异名】撒法即(《医林集要》)。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
【采集】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
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
以干红花品质较佳。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性味】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微酸,性平温,无毒。
【归经】入心、肝经。
【功用主治-藏红花的功效】活血化瘀,散郁开结。
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用法与用量】煎汤,1~2钱;或浸酒。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
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
(《纲目拾遗》) ②治伤寒发狂,惊怖恍惚:撒法即二分。
水一盏,浸一宿,服之。
(《医林集要》) ③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
将花入酒内,隔汤顿出汁服之。
(《纲目拾遗》)
【名家论述】《本草正义》: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
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
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
又引《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滞之意。
但加以清热通导一层,功力亦尚相近,惟称其气味甘平,则与藏红花之腻涩浓厚者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