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 - 药品简述
椿皮 药名:大果臭椿皮 汉语拼音:da guo chou chun pi 英文名:Tree-of-heaven Ailanthus Bark。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var.sutchuenensis (Dode)Rehd.et Wils. [A.sutchuenensis Dode] 功效分类:收涩药;清热燥湿药;解毒杀虫药。 科属分类:苦木科。 别名: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凤眼草。 性味: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经、胃经、肝经。 功能:清湿热,收涩,止血,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痢疾;便血;崩漏;带下;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500m的路旁、沟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大果臭椿的根皮。 采收储藏:春、夏季挖取根部,刮去粗皮,剥取根白皮,切丝,晒干。 炮制方法: 1、椿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2、炒椿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3、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4、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椿皮丝500g,用炼熟蜂蜜90g。
椿皮 -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