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 药品简述 鬼箭羽药名:鬼箭羽。 汉语拼音:gui jian yu。 英文名:twig of Winged Euonym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功效分类:活血药。 科属分类:卫矛科。 别名:卫矛、鬼箭、六月凌、四面锋、蓖箕柴、四棱树、山鸡条子、四面戟、见肿消、麻药。 性味:苦;辛;寒。 归经:肝经。 功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 主治:癥瘕结块;心腹疼痛;闭经;痛经;崩中漏下;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下;疝气;历节痹痛;疮肿;跌打伤痛;虫积腹痛;烫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9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 采收储藏:全年均可采,割取枝条后,取其嫩枝,晒干。或收集其翅状物,晒干。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浸透,捞出,切段,晒干。《雷公炮炙论》:采得(鬼箭)后,只使箭头用。拭上赤毛,用酥缓炒过用之。每修事一两,用酥一分炒,酥尽为度。
鬼箭羽 - 用药禁忌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