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 - 药品简述 大蓟药名:大蓟 汉语拼音:da ji 英文名:apanese Thistle Herbor Root, Herb of Japanese Thistle, Root of Japanese Thistl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 japonicum Fisch.ex DC. 功效分类:止血药。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老虎脷、刺萝卜、驴扎嘴、马刺刺、刺秸子、马刺草、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土红花、野刺菜、牛不嗅、猪妈菜、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行瘀消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采收储藏:栽种第3年,秋季挖掘根部,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夏、秋季盛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