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桐皮 - 药品简述
浙桐皮药名:海桐皮
汉语拼音:hai tong pi
英文名:Bark of Oriental Variegated Coralbean, Bark of Himalayan Coralbe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Erythrina variegata L.[E.indica Lam.]
2、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E.tienensis Wang et Tang]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科属分类:豆科。
别名:钉桐皮、鼓桐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药。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肝经;脾经;胃经。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
主治:风湿痹痛;肢节拘挛;跌打损伤;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浸酒搽;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
1、野生或栽培为行道树。
2、生于山沟或草坡上。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刺桐、乔木刺桐干皮或根皮。
采收储藏:栽后8年左右,即可剥取树皮,通常于夏、秋季进生。有剥取干皮、砍枝剥皮和挖根剥皮3种方法。剥后,刮去灰垢,晒干即成。
炮制方法: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浙桐皮 - 用药禁忌
1、血虚者不宜服。
2、《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3、《本草汇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谐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4、《得踢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