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名】:鱼腥草 【汉语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别名】:折耳根、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朱皮拱。 【性味】:性微寒,味苦。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资源分布】: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采收和储藏】: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