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 药品简述 川楝子药名:川楝子。 汉语拼音:chuan lian zi。 英文名: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科属分类:楝科。 功效分类:清热燥湿药;止痛药。 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功能: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还有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采收储藏:11-12月果皮呈浅黄色时采摘,晒或烘干。 炮制方法: 1、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 2、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3、《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